高频直缝焊管机组的调整及常见生产故障的分析(二)

2 成型机常见故障
2.1 跑偏
跑偏也叫翻带,由于各种原因,跑偏现象随时都会在成型机的各道轧辊间发生。具体表现为管坯从平辊或立辊出来后,两个边缘的高低不一样,严重时管坯便发生翻转,不能顺利进入下道孔型内,不得已布被近停机处理,直接影响了生产作业率的提高。
2.1.1 平辊跑偏原因分析
平辊发生跑偏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1)孔型中心不正 孔型中心位置不正时,管坯在轧制过程中就会偏离轧制中心线而发生跑偏。在孔型变形角大于90度时,上下辊孔型中心都不正时,管坯就会向孔型中心偏移方向翻起;当下辊孔型中心不正时,管坯也同样会向孔型中心偏移方向翻起;当上辊孔型中心不正时,管坯则会向相反方向悉起。如果管坯变形角小于90度时,除上下孔型整体偏移时与大于90度变形相反外,其余均与同类型偏移翻起方向相同。这是轧辊的几种轴向位移后,而造成的孔型中心不正,致使管坯跑偏的具体表现。在处理中,可根据轧辊的装配结构,检查轧辊的定位装置和轴等有无锁定失效和松动失控的现象,并及时调整紧固后再生产。
(2)上辊压力不均 上辊压力不均匀时,可造成上平辊倾斜压偏,使上下辊的孔型两侧间隙不会向压力小的方向旋转,以达到控制管缝的方向。遇到这种情况时,调整平辊的压下量,使上辊保持在水平位置上,并借助平辊的前道立辊加以辅助性的方向调整即可。
(3)辊承损坏 无论是上辊还是下辊的轴承损坏后,都会造成上辊的压下量发生变化,而导致管坯跑偏,其跑偏表现与压力不均所造成的跑偏情形完全一样。在生产中需要我们检测一下轴承的异常旋转声音,或触摸局部是否发热,便可判断出轴承的损坏程度,做到及时更换处理,不需盲目地调整。
(4)压力不足 我们所说的压力不足,是指上辊压下后,管坯与孔型之间还有很大的空隙,孔型根本不能完全或很好地控制住管坯而发生跑偏。其表现为管坯在运行中发飘,左右上下来回地摆动。如果在引带时,管坯的头部就会发生上翘现象,只要适当加大压下量便可解决。
(5)多道孔型不正 多道孔型不正是指两道以上的孔型中心位置不在轧制线上。当管坯跑偏时,在调整中往往会出现一种怪异现象。例如:当管坯向外侧翻起时,我们会按照调整原理,想方设法使其向里走动以克服外翻的问题。介是调整之后,管坯在继续运行中,又能会突然向里翻起,有时在管坯运行的后部,也会出现与之同方向的里翻现象,常规的调整方法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这就是因为多道孔型中心不正的原因所致。这时的管坯在成型机里是一种麻花式的扭转运行过程。对于这种跑偏现象,我们应当从管坯运行的后部找原因,也就是从成型机的前几道孔型中心都能与轧制中心重合时,跑偏现象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调整行话叫做“后边翻带调前边”的由来。
(6)立辊中心不正
立辊中心不正也是管坯在平辊出来后发生跑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现象往往被忽视的原因,就是因为管坯在立辊部位的运行基本属于正常状态,所以在生产中要特别注意观察管坯从立辊出来后,进入平辊前的确瞬间是否正常。若立辊中心偏离,只要我们稍微调整一下立辊的位置就可以控制管坯进入平辊的最佳方向,使跑偏问题得以解决。
2.1.2 立辊跑偏原因分析
(1)两立辊高度不同 两立辊高度不一样时,就很容易造成管坯在孔型内翻转,高度差越大,管坯翻转越严重,一般情况下,管坯会向立辊高的一侧翻起。轻微的高度差可以用钢板尺检测立辊的上凸台来验证,严重时直接用手指触摸的方法就可以获取。
(2)轴承损坏 立辊轴承损坏时也容易造成管坯跑偏。轴承损坏后,立辊孔型就不能很好地控制管坯稳定运行,同时也破坏了两个立辊的高度位置。当立辊的上端轴承损坏时,管坯向轴承损坏的孔型一侧翻起;当立辊的下端轴承损坏时,管坯会向轴承完好的孔型一侧翻起,同时还要考虑轴承损坏的严重程度。
(3)前平辊不正 在立辊之间的平辊处,管坯就已经有了跑偏的现象,这主要是平辊中心不正的原因。在中心偏离较小时,管坯还能勉强进入立辊孔型内,一旦立辊在某些方面稍有不合适,平辊中心偏离又较大时,管坯便会发生跑偏翻转的事故,所以必须将平辊孔型调整到中心位置。如果平辊中心只是轻微不正时,通过调整平辊压力也可得到朗好的效果。
(4)立辊大小不同 在更换立辊时,一定要注意两个立辊外径尺寸大小要相同,相差太大时,两个立辊的孔型弧面与管坯接触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而且也破坏了孔型的中心位置,管坯会向辊轻小的一侧偏移,并向辊径大的一侧翻起。在生产较大管径的厚壁管时,跑偏现象不明显,但是生产薄壁管时,就有可能发生跑偏问题,而且是管壁越薄,辊径大小误差越大,跑偏问题也就越严重。
(5)立辊中心不正 立辊中心位置偏差较小时,管坯跑偏是不容易发生的,管坯运行也较稳,一般只能加重平辊的跑偏表现。只有中心偏差较大时,才会明显地暴露出跑偏问题。
(6)立辊轴向窜动 立辊轻微的轴向窜动,一般不会造成管坯跑偏,特别是普通的厚壁管。只有在生产小口径的薄壁管时才容易发生,这是因为管坯的刚度较差,很容易受到摆动的孔型控制而造成跑偏的现象。如果立辊轴向窜动量大时,跑偏发生的机率就会加大加重。
2.2 划伤
划伤是一般容易发生在管子的底部和两个侧面上,底部的划伤主要是由立辊孔型下边缘R圆角造成,两侧的划伤则是由平辊孔型的两个边缘R圆角引起为多。
2.2.1 立辊划伤原因分析
(1)圆角磨锐 随着平辊孔型底径的磨损减小,轧制线高度逐渐降低,立辊孔型也逐渐磨大,孔型的下边缘R圆角也随之而越来越锐利,这时就非常容易造成管坯底部的划伤,特别是在两个立辊高度不一致时,这种划伤就更容易发生。随着立辊收缩量加大,划伤会愈加严重。所以保持好圆象的完美,对避免管坯底部划伤是有很好的效果,即使有轻微的两孔型高低错位,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划伤后果。
(2)立辊不垂直 立轴弯曲后,或产轴下部收缩量较大,而上部收缩量较小时,立辊便出现了上仰角现象。如果这时的立辊孔型下边缘R圆角已经磨锐,就会造成管坯底部划伤。所以应该加大立辊的上部收缩量,以消除或减轻划伤,同时在生产中用手持砂轮修磨孔型锐角。
(3)轴承损坏 立辊轴承损坏后,不但容易使管坏跑偏,而且也是造成管坯划伤的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立辊的上端轴承损坏时,在生产中立辊的摆动幅度加大,既容易造成管坯底部的划伤,又容易造成管坯边部的啃伤。
(4)上下辊不吻合 在封闭孔型中,上下平辊的孔型不吻合,就是容易使管坯的两侧边缘产生压痕性的划伤,造成不吻合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上辊严重的压偏,二是上下辊孔型中心偏移后,划伤比较严重。根据划伤的表现找出原因后,进行孔型校正或调下压力即可。
(5)轴承损坏 下辊的轴承损坏后,孔型的中心位置遭到破坏,这时孔型的R圆角在磨锐后,就会对管坏表面造成一定的划伤,随着轴承损坏程度的加重和上辊压力的加大,划伤就越严重。
2.3 “压头”现象
“压头”实际是跑偏的一种特别表现,一般发生在封闭孔型处,管坯大都不会像在开口孔型处那样发生较大的翻转,而是将坯的一侧边缘压陷下去,并且多发生在引带时,我们对这种现象称之为“压头”。
“压头”主要有两种原因造成; 一是封闭孔型的前道立辊收缩量太大,或立辊中心位置不正;二是封闭孔型和它的前道平辊孔型中心位置不正,或压力不足而使管坯在运行中来回飘摆。所以在引带时,注意观察管坯头部的运行具体表现便可找出原因,然后进行适时处理。管坯正常运行中所出现的边缘压陷,我们将在焊缝事故中叙述。
2.4 “钻带”现象
“钻带”是指管坯头部钻入轧辊的辊缘缝隙中,或在正常生产运行中,管坯突然钻入辊缘缝隙。在成型开口孔型处,管坯多钻入立辊的下辊缘内,在封闭孔型处,管坯比较多的还是钻入平辊的辊缘内。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轴承损坏 下平辊轴承损坏后,在上平辊的压力下,破坏了轧制线的高度位置,使管坯呈向下走势,在进入立辊时就很容易钻入立辊的辊缝之中。立辊轴承损坏之后,也很难控制好管坯的运行,特别是立辊收缩量较大时,更容易使管坯发生“钻带”现象。
(2)立辊高度不合适 由于立辊孔型的高度高于轧制线后,就比较容易发生“钻带”,特别是在引带头时,这一现象就更容易发生。在成型的前两道立辊处,在立辊高度不合适时,就会出现划伤,卡挤和钻带现象,是这种事故的多发区。所以在组装这两对立辊时,可以适当将高度降低0.5mm左右,并根据平辊底径的磨损情况,随时降低立辊的高度。
(3)立辊收缩量小 在封闭孔型处所发生的管坯钻入平辊辊缘缝隙内,多因平辊前的立辊收缩量不足,使管坯的横向尺寸,远远大于填充闭孔型的横向尺寸。在平辊的压力加大时,封闭孔型内不能完全容纳下管坯,使之在进入平辊孔型瞬间向两侧扩张时被辊缘咬入,轻者发生划伤,重者挤出耳子,直至钻入辊缘缝隙内。这时需要加大立辊的收缩量,使管坯在立辊的作用下,成为立椭圆形,更加容易进入封闭孔型内。同时适当减小封闭孔型的上辊压力,使封闭孔型更好地包容管坯。当然封闭孔型的R取值也是至关重要的。
(4)立辊不正 封闭孔型的前道立辊中心位置不正时,会把管坯运行方向导偏,严重时就会将管坯直接导入封闭孔型的辊缘内。

Related Articles

河北美德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希望新区(省道283沧盐路李家铺桥东)

电话:13582757896

传真:0317-6830499

Email:meidegg@126.com

备案: 冀ICP备18012285号-4号

河北美德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官网-直缝钢管-大口径直缝钢管-厚壁直缝钢管厂家

 

留言板